其它类—青黛
青黛
Indigo Naturalis
(英)Natural Indigo
别名 靛、靛花、靛沫、蓝靛。
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Brem的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。
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。茎常成对分枝,细嫩部分及花序均被褐色柔毛。叶对生,先端渐尖,边缘有粗齿,干时黑色。穗状花序直立;苞片对生;花萼5裂;花冠筒状,紫色;雄蕊4,二强;子房2室,每室2胚珠。蒴果棒状。种子卵形。花期秋季,果期冬季。
生于林边较潮湿处;有栽培。主产福建、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江西、浙江。
采制 夏、秋季采收茎叶,置木桶或缸内,水浸2~3昼夜,至叶自枝条脱落时捞出枝条,加入适量石灰充分搅拌,至浸液由乌绿色转变为深紫红色时,捞出液面产生的蓝色泡沫,晒干。
性状 为极细粉末,灰蓝色或深蓝色,质轻易飞扬,粘手粘纸,投水中浮于水面,也有呈多孔性小块。有特殊草腥气,味微酸。
化学成分 主含靛蓝(indigo,indigotin),另含靛玉红(indirubin)。
性味 性寒,味咸。
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,定惊。用于温毒、发斑、血热吐衄、胸痛咳血、口疮、痄腮、喉痹、小儿惊痫。
附注 加工青黛的原植物还有豆科的野青树Indigofera suffruticosa Mill.、蓼科蓼蓝Polygonum tinctorinum Ait.、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.的叶。
【详细介绍青黛的功效】
【药理作用】青黛(木蓝)醇浸液(0.5克/毫升)在体外对炭疽杆菌、肺炎杆菌、志贺氏痢疾杆菌、霍乱弧菌、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。
但亦有报告对伤寒杆菌、霍乱弧菌、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;可能因药物提取方法不同之故。
【炮制】青黛:拣去杂质,过罗。
飞青黛:筛去杂质,置乳钵内,加适量清水,混和研细,复注入清水,轻轻搅动,使细粉悬浮,倾入另一容器中,待沉淀后,倒去清水,然后将沉淀之粉末,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,晒干,研细。
【性味】咸,寒。
①《药性论》:味甘,平。
②《开宝本草》:味咸,寒,无毒。
③《医林纂要》:辛咸。
④《本草再新》:味苦,性寒,无毒。
【归经】入肝、肺、胃经。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肝、脾二经。
②《本草求真》:专入肝。
③《本草便读》:入肝,又能入肺、胃。
【功用主治-青黛的功效】清热,凉血,解毒。
治温病热盛,斑疹,吐血、咯血,小儿惊痫,疮肿,丹毒,蛇虫咬伤。
①《药性论》:解小儿疳热、消瘦,杀虫。
②《本草拾遗》:解毒。
小儿丹热,和水服之。
③《开宝本草》:主解诸药毒,小儿诸热,惊痫发热,天行头痛寒热,煎水研服之。
亦摩敷热疮、恶肿、金疮、下血、蛇犬等毒。
④《本草蒙筌》:泻肝,止暴注,消上膈痰火,驱时疫头痛,敛伤寒亦斑,水调服之。
⑤《纲目》:去热烦,吐血,咯血,斑疮,阴疮,杀恶虫。
⑥《本草述》:治中风、头风、胁痛、瘈疭、颤振、眩晕、咳嗽、久嗽、呕吐、舌衄、咳嗽血,颓疝。
⑦《本经逢原》: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。
⑧《要药分剂》:除热解毒,兼能凉血。
⑨《岭南采药录》:可涂疮及痄腮。
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,内服之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5~8分,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干撒或调敷。
【宜忌】《本草从新》:中寒者勿使。
【选方】①治伤寒赤斑:青黛二钱。
水研服。
(《类证活人书》) ②治妊娠伤寒,热郁阳明,热极而发紫黑斑,脉洪数者,若不急治,胎殒在即:真青黛钱半,鲜生地二两(捣汁),生石膏八钱,升麻六分,黄芩二钱,焦栀子三钱,葱头三枚。
水煎服。
(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青黛石膏汤) ③治吐血不止:青黛二钱,新水调下。
(《端效方》青金散) ④治咯血:青黛一钱,杏仁四十粒(去皮、尖,以黄明蜡煎黄色,取出研细)。
上二件再同研匀,却以所煎蜡少许,熔开和之,捏作钱大饼子。
每服,用干柿一个,中破开,入药一饼,合定,以湿纸裹,慢火煨熟,取出,以糯米粥嚼下。
(《中藏经》圣饼子) ⑤治咳嗽吐痰,面鼻发红者:青黛(水飞极细,晒干再研用)四钱,蛤粉三钱。
二味炼蜜为丸,如指头大。
临卧噙三丸。
(《医学从众录》青黛蛤粉丸) ⑥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:青黛、海石、瓜蒌仁、川贝母。
(《症因脉治》青黛海石丸) ⑦治小儿惊痫:青黛,量大小,水研服之。
(《生生编》) ⑧治产后发狂:四物汤加青黛。
水煎服。
(《摘元方》) ⑨治胃脘痛,病久成郁,郁则成热:青黛,以姜汁入汤调服。
(《医学正传》) ⑩治口舌生疮:青黛一钱,细辛一分,黄柏一分(锉),地骨皮一分,密陀僧一分。
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。
每取少许,贴于疮上。
有涎即吐之。
(《圣惠方》) ⑾治一切热毒,脓窝疮:青黛一两,寒水石一两(煅过,苏为度)。
上为细末,用香油调搽。
(《普济方》青金散) ⑿治天泡疮:青黛适量,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。
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。
(《验方选集》) ⒀治小儿湿癣浸淫疮:白胶香二两(研),蛤粉半两,青黛二钱半。
上研匀为细末,干掺疮上。
(《田氏保婴集》青金散) ⒁治瘰疬未穿:靛花、马齿苋同捣,日日涂敷。
(《简便单方》) ⒂治耳疳出汁:青黛、黄柏末。
干搽。
(《谈埜翁试验方》) ⒃治烂弦风眼:青黛、黄连。
泡汤日洗。
(《明目经验方》) ⒄治诸毒虫伤:青黛、雄黄等分。
研末,新汲水服二钱。
(《古今录验方》)
【临床应用】治疗鼻衄用鼻钳扩大鼻前孔,查明出血部位,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,压迫出血点。
上药时,应嘱患者暂停吸气,以防青黛吸入引起咳嗽。
治疗20例,13例用药1次、4例用药2次、2例用药3次(另加针刺),鼻衄停止;1例无效。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本草经疏》:青黛,解毒除热,固其所长,古方多有用之于诸血证者,使非血分实热,而病生于阴虚内热,阳无所附,火气因虚上炎,发为吐衄咯唾等证,用之非宜。
血得寒则凝,凝则寒热交作,胸膈或痛,愈增其病矣。
②《本经逢原》:青黛,泻肝胆,散郁火,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,《千金》蓝青丸用之,天行寒热头痛,水研服之。
与蓝同类,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,似胜于蓝。
又治噎膈之疾,取其化虫之力也。
和溺白垽、冰片,吹口疳最效。
③《本草求真》:青黛,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。
故凡小儿风热惊痫,疳毒,丹热痈疮,蛇犬等毒,金疮血出,噎膈蛊食,并天行头痛,瘟疫热毒,发斑、吐血、咯血、痢血等症,或应作丸为衣。
或用为末干掺,或用水调敷,或入汤同服,或作饼子投治,皆取苦寒之性,以散风郁燥结之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