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草类—大花细辛大花细辛
Herba Asari Maximi
(英)Largeflower Wildginger Herb
别名 花脸细辛、花叶细辛、翻天印。
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大花细辛Asarum maximum Hemsl.的带根全草。
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。匍匐根状茎浅黄色,有多数肉质根,顶端通常生2叶。叶大,质厚,卵状椭圆形,长16~20cm,宽约8~10cm,顶端锐尖,基部心形;叶柄肉质,长14~20cm,疏被短柔毛。花大,单生茎顶,直径达6 cm,紫褐色;花柄长2~9 cm;花被筒短,裂片3,宽卵形,长约3cm,宽约4cm,基部具白色的横皱斑纹;雄蕊12。蒴果肉质,近球形。种子圆锥形,顶端渐尖,背面近平滑。
生于山坡林下和溪边阴湿处。分布于广东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浙江。
采制 春、夏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等。
性味 性温,味辛。
功能主治 散寒止咳,祛痰除风。用于风寒感冒、头痛、咳喘、风湿痛、四肢麻木、跌伤。
大花细辛属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是名贵的中草药,具有解表散寒、祛风止痛、镇咳祛痰等功效,主治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风湿性关节痛、鼻炎、胃炎等。此外,大花细辛叶型美观、花型特别,可用作观赏植 物。目前一般采用种子播种和分株两种方式繁殖。用种子繁殖后代性状容易发生分离,不易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;而分株繁殖速度太慢,难以满足市场需要。如果采用组培快繁技术,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种苗,可能有助于缓解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的压力。大花细辛的组织培养尚未见报道。
这植物想必大家没听过吧!不过若去问中药局老板,便会知道其实咱们的老祖先早就认识这一类植物了,且在古代医书中留下许多文字纪录。细辛,味辛性温,俱窜透开滞的效用,有疏通胸中滞气、宣通鼻窍、袪风止痛...等多种功效。可是药跟毒常是一线之隔,前人流传有”细辛不过钱”的说法,这是说单服细辛这味药,用量最好不要超过一钱,不然恐有不良的副作用,毕竟它也是植物界有名毒草家族-马兜铃科的成员。话说马兜铃科植物多数有剧毒,叶常心型,花两性、成管状、花瓣状,在台湾分有两属,除马兜铃属外就是今日主角-细辛这属了,而细辛和马兜铃最大的不同就是,细辛为草本植物,花成辐射对称;马兜铃为藤本植物,花成左右对称。另外细辛喜欢生长在森林林下,叶表常会有美丽的纹路,而叶下常成紫色或绿色,非常特殊美丽。而提到特殊就更不能不说它的花了。一般而言,植物的花若体型偏小、颜色不鲜豔又没香气、没花蜜,多是风媒花,靠风力帮忙授粉;若反之,则多是虫媒花,靠昆虫或其他生物传粉,最常见的便是些会飞行的昆虫,如蜜蜂、蝇虻、蝴蝶或飞蛾等。可是细辛的花不算小,呈不起眼的紫褐色,长在贴近地面的地方,没特殊的香味不易被发现,不像风媒花也不像典型的虫媒花,其实这都是因?帮忙它授粉的媒介比较特别,不是飞行的昆虫而是地面爬行的甲虫、蚁或其他小型昆虫的缘故,所以花的型态自然演化成现在的模样。在台湾地区,细辛这一类植物有6种,大花细辛属台湾特有种,分布在全岛低到中海拔森林中或林缘,至于它的花是否如其名所述很大呢?在这卖个关子,有兴趣的看倌不彷自己去野外找找,或许可发现这问题的答案也不一定。
<<大花细辛小档案>>学名:Asarum macranthum (马兜铃科 细辛属) 中名:大花细辛 分类特征:草本,地生;地下茎光滑。叶互生、长椭圆状三角形,上表面灰绿色,有白斑并有疏毛,下表面紫色,或仅叶脉处紫色。花单生,贴近地面,紫或褐色;花萼钟形,3裂;雄蕊12,2轮;花萼筒与萼片之间有透明附属物,萼片内面密生毛;花柱离生,顶端2裂。蒴果。分布及生育地环境:全岛低至中海拔森林中或林缘。备注:台湾特有种 。
【详细介绍花脸细辛的功效介绍】:
花脸细辛 (《四川中药志》)
【异名】花叶细辛、花脸猫、翻天印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水马蹄(《中国药植图鉴》),土细辛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马蹄细辛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【来源】为马兜铃种植物大花细辛的带根全草。
【植物形态】大花细辛多年生草本。
有浅黄色匍匐的根状茎,有多数肉质根,顶端通常生二叶。
叶大,质地厚,卵状椭圆形,长16~20厘米,宽约8~10厘米,顶端锐尖,基部心形,弯缺较窄;叶柄肉质,长14~20厘米,疏被短柔毛。
花大,单生茎顶,直径达6厘米,紫褐色;花柄长2~9厘米;花被简短,裂片3,宽卵形,长约3厘米,宽约4厘米,基部具白色的横皱斑纹;雄蕊12。
蒴果肉质,近球形;直径约2.5厘米。
种子圆锥形,顶端渐尖,背面近平滑。
生于山坡林下和溪边阴湿处。
分布广东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和四川等地。
【采集】春、夏采收。
洗净,晒干。
广西则在冬季挖取全株,洗净风干。
【药材】干燥的带根全草根茎粗壮,直或弧形弯曲,长约5~10厘米,粗3~4毫米;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,有多数环节,顶端残留皱缩的叶基或干缩的叶片,下部具少数细须根,皱纹不明显。
断面粉白色。
叶片皱折,质脆,呈枯绿色或枯褐棕色;以水浸泡后,展开观察,呈心脏形,表面有花斑;叶柄细长,紫褐色。
气微香。
以色带黄绿、根条肥壮、质地粉白者为佳。
产四川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【性味】辛,温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辛微苦,温,无毒。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辛,温,有小毒。
【归经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入肺、脾二经。
【功用主治-花脸细辛的功效】治风寒感冒,头痛,咳喘,风湿痛,跌伤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寒止咳,祛痰除风。
治风寒湿邪头痛,咳嗽鼻塞声重。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温经散寒,止咳定喘。
治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风湿痛,四肢麻木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钱;或研末,2~3分。
【宜忌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体虚多汗、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。
【选方】①治风湿感冒,头疼身痛:花脸细辛、防风、苍术、茯苓、陈皮、羌活。
水煎服。
(《四川中药志》) ②治跌打损茄,散瘀血:花脸细辛、红牛膝、红泽兰、透骨消。
泡酒服。
(《四川中药志》)